台灣職業籃球的興替更叠
近年來,台灣籃球的討論度暴增,特別是在P. LEAGUE+(簡稱:PLG)和T1 League(簡稱:T1聯盟)崛起之後。許多人開始重新關注台灣籃球,而有些朋友可能還停留在SBL(台灣男子籃球職業聯賽)的印象上。如今,台灣籃球已經變得多采多姿,讓EasyGaming帶著你一起回顧它的演變過程,更深入了解台灣籃球文化的發展。延伸閱讀:台灣運動彩券與線上娛樂城的差別:從賠率、玩法、盤口、風險和購買教學來看
CBA聯盟:開創台灣職籃的初始篇章
在20多年前,台灣也曾有自己的職業籃球聯盟!1994年,台灣正式成立了「中華職業籃球聯盟」(簡稱CBA)。CBA由裕隆、宏國、泰瑞、幸福等四家企業擁有甲組球隊,這一個舉措為台灣籃球開創了嶄新的篇章。
然而,由於發展過快,缺乏嚴謹的經營計劃,CBA在僅有6年壽命後於2000年宣告倒閉。值得一提的是,現在「CBA」這個簡稱通常指的是「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」,而林書豪在來台之前曾在CBA效力。
台灣籃球SBL:曾經綻放到衰敗的半職籃
在當時,台灣籃球面臨著一個慘淡的局勢,為了挽救這種情況,體委會與籃協積極推動了一個新聯盟的誕生。最終,在2003年成立了「超級籃球聯賽」(簡稱:SBL)。這個半職業聯盟由裕隆、新浪、中廣、達欣、九太、台啤、台銀等七支甲組球隊組成。
在SBL成立初期,吸引了眾多籃球好手參賽,培養出許多經典球星,其中包括林志傑、田壘等人。SBL也在台灣掀起了一波新的籃球熱潮,許多人可能是從這個聯盟開始認識台灣職籃的。然而,儘管看似是台灣籃球的救世主,SBL從開始至今仍然只是一個「半職業聯盟」。
什麼是半職業聯盟?
半職業聯盟,意味著它介於業餘和職業之間,並且缺乏固定的訓練場地或獨立場館。本質上,它仍然是一個社會甲組團隊。由於半職業聯盟的性質,球員通常不與球隊簽訂合同,這使球員的去留非常不穩定,並且限制了許多球員實現職業籃球夢想的可能性。更糟的是,當時中國CBA聯盟宣布不需要選秀制度即可加入,並加上高薪的誘惑,導致一大批台灣SBL球員離開轉戰中國。
自此以後,SBL對戰實力下降,聯盟的生命力也逐漸下滑。2023年的今日,SBL的關注度持續下降,不少知名SBL球星都已轉戰至T1和PLG。在這兩大聯盟的夾縫中求生存的SBL,下季的參賽隊伍數只剩下4支。
P. LEAGUE+:台灣職籃新時代的年輕行銷戰
在不少SBL球員球員離開後,台灣籃球再次陷入低潮。然而,在2020年,由黑人陳建州催生了台灣的第二個全職籃球聯盟「P. LEAGUE+」,狀況就不太相同。這是一個全職業運動的組織,由台北富邦勇士、新北國王、桃園領航猿、新竹街口攻城獅、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和高雄鋼鐵人所組成。在短短兩年內,PLG依靠藝人的光環和社群行銷創造了網路話題。在地訓練場所,又引入了地區主客場的機制,搭配應援聲響文化等年輕化的行銷策略,快速吸引了許多年輕粉絲。
另外,這個聯盟還孕育了多位黃金世代的選手,如高國豪、戴維斯和吳永盛等,使得球迷能夠享受新聯盟球賽氛圍,也能觀看許多熟悉的球星回歸,重新喚起了台灣職籃的熱情,並大幅提高了國內籃球的曝光率。
T1 League:台灣籃球新選擇
緊接著PLG的成功,2021年台灣迎來了第三個職業籃球聯盟「T1聯盟(T1 League)」的誕生,由台灣啤酒英熊、新北中信特攻、桃園雲豹、台中葳格太陽、台南台鋼獵鷹和高雄全家海神的六支球隊組成。這個新興聯盟最初成立時並不算順遂。因為緊接在PLG之後設立,它常被冠上「蹭流量」的標籤。不少人經常將其與P. LEAGUE+進行比較。儘管球隊競爭能力不差,但PLG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流量基礎,因此T1聯盟在這方面相對不那麼受歡迎。
然而,在2022年,前NBA球星「魔獸」霍華德(Dwight Howard)正式加盟了T1桃園雲豹,這讓T1聯盟的討論度瞬間爆發,魔獸主場的球票迅速售罄,甚至在今年提高了票價。有了前NBA球星的加盟,T1聯盟的知名度一夜之間大幅提升。不過,PLG也不甘示弱!在2023年初,林書豪宣布回歸台灣,並正式加盟了PLG的高雄鋼鐵人隊,這一舉動再次讓PLG成為話題焦點,重新引起了廣泛討論。
結論
總結來看,目前台灣職籃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,經歷了SBL發展期到如今的PLG和T1,三個不同的聯盟各具特色,吸引了不同時代的球迷關注。PLG注重年輕化行銷,T1引入了前NBA球星,每個聯盟都在自己的領域內有所作為,提升了台灣籃球的曝光度。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台灣職籃的更多內容,不妨閱讀 EasyGaming 的相關文章,方便你更全面地了解這個充滿活力的籃球世界。